当前位置:聚男网 > 资讯 > 历史 >

盘点古代十大悲情英雄(3)

来源:聚男网时间:2016-07-19 10:37责编:qianqian
导读: 3.韩信(?-前196年),汉朝初军事家,汉初三杰之一。淮阴(今江苏淮安)人。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,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,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

  3.韩信(?-前196年),汉朝初军事家,汉初三杰之一。淮阴(今江苏淮安)人。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,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,却也因此引起刘邦猜忌,项羽自杀后,其势力被一再削弱,最后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(即吕后)及萧何骗入宫内,处死于长乐宫钟室。历任齐王、楚王、淮阴侯等。

  韩信-职业生涯

  汉朝开国名将——韩信,是平民出身的英雄,也是中国军事史上,一位绝代的奇葩。他是江苏淮阴人,由于家境贫寒,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,只得到处投靠亲友,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。有一次他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做客,由于食量太大,亭长的太太对他冷言冷语,并且故意不供给三餐,韩信忍住饥饿,到河边钓鱼,又钓不到,便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,其中有位老妇人,经常给他饭吃,并且鼓励他说:“大丈夫应当立志,不能成天依赖别人,好好努力吧!”韩信受到鼓励,决心努力上进,开创自己的前途。

  韩信后来加入项梁军,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,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,但项羽没有采用。

  汉王 刘邦进入巴蜀时,韩信逃离楚营,投奔汉军。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,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,在行刑时,有十三人已被斩,临到韩信时,他见到夏侯婴,便说:“上不欲就天下乎?何为斩壮士!”夏侯婴感到惊奇,释放了韩信,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,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。后来在萧何的推荐下,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。

  楚汉战争开始后,前205年,刘邦在彭城惨败后,魏王魏豹附楚反汉,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,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,擒魏豹。

  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,汉营这时调走韩信旗下的精兵以拒楚军。

  韩信继续进军,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,擒赵王赵歇。韩信派人出使燕国,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。

  后来韩信攻齐,齐向项羽请救兵,韩信在潍水击败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,龙且战死,韩信陆续平定齐地。前203年,韩信自立为“假齐王”,刘邦最初不满,但从大局著想,仍封了韩信为齐王。

  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叛汉,蒯通也劝韩信脱离汉王自立,韩信以汉对他有恩而不接纳。

  前202年,韩信带兵参与垓下之战。项羽死后,刘邦徙齐王韩信为楚王。

  前201年,有人告发楚王谋反,汉高祖 刘邦亲自来到陈,韩信前来拜见时被擒,韩信后悔不已。高祖在半路上赦免韩信,改封淮阴侯。

  后来韩信因涉嫌谋反,被吕雉诱入皇宫中杀害,死后被诛三族。传说中,高祖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大汉,绝不以兵器杀之。故韩信被杀时,是吊于钟楼大钟下,头为大钟所罩,脚悬空于地面,无法顶天立地;使用竹刀,另一说是用桃木剑杀之,以合乎当年的“承诺”。

  悲情指数∶★★★★ 狡兔死 走狗烹 飞鸟尽 良弓藏 刘邦赞张良、萧何、韩信时说的: 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镇国家,抚百姓,给饷馈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;连百万之众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三者皆人杰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武将独提名 韩信 可见在太祖心中 韩信的武功 要远胜同时期的 曹参 周勃等的

  2.兰陵王高长恭,生卒于公元541年—573年,南北朝时期北齐王室,原名高孝瓘,是北齐创建人高欢的孙子,文襄帝高澄的儿子。兰陵王也是给后世留下无限遐想的美男之一。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,比如神秘的出身,比如骁勇善战,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,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。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,无疑是他那摄人心魄的美貌。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兰陵王是怎么死的。

  兰陵王名高长恭,骁勇善战。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、长乐郡、乐平郡、高阳郡等郡公。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,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。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,他带领五百骑士,冲过周军重重包围,突入洛阳城下,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,怀疑是敌人的计谋,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,城上军心大振,很快敌人被迫撤走。“邙山大捷”中,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,诞生了广为流传的《兰陵王入阵曲》。

  公元565年的一天,北齐后主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,颇有人情味地说道“入阵太深,失利悔无所及。”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,内心不免激动、热乎,深情地回了一句“家事亲切,不觉遂然。”正是这句表亲近、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。史载:“帝嫌其称家事,遂忌之。”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,家事是我高纬的,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。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,想把“国事”变成“家事”。 兰陵王说错话后,深感大难将至,整日惶恐不安,尽管一再低调行事,刻意淡化自己,但终是躲不过“君叫臣死、臣不得不死”的悲剧宿命。武平四年(公元573年)五月的一天,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,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。兰陵王悲愤至极,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:“我忠以事上,何辜于天,而遭鸩也!”郑妃劝他说:“何不求见天颜?”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,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,就可能讨回性命。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,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。一年前,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,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、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。万念俱灰的兰陵王,扔下一句“天颜何由可见”,遂将鸩酒一饮而尽,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。死前烧掉所有债券。其时,兰陵王仅33岁,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。

  悲情指数∶★★★★☆ 神话一般的战神 一生无一败绩,他占据了天时,地利,人和。自古就有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说法。兰陵王那么得民心,而且骁勇善战,才德兼备,领兵数万,将士门无不臣服,为什么不造反称帝呢 真正应了那句古话 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朱棣反其道而行之 最终 称帝, 应效法朱棣 。

  1.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楚国下相(今江苏宿迁)人,楚国名将项燕之孙,他是中国军事思想“兵形势”代表人物(兵家四势:兵形势、兵权谋、兵阴阳、兵技巧),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,李晚芳对其有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的评价。项羽一生虽短暂可却充满了英雄气息,后人记住他的不仅是 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豪气,还有他的光明磊落敢做敢当。他从二十四岁登上历史舞台到三十一岁乌江自刎,都充满了王者之气。吞秦衔汉,毕竟功在项王。垓下兵败,退至乌江,项羽自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,横刀饮剑。

  悲情指数∶★★★★☆

精彩文章

加载更多